中央歌剧院 All right Reserved 京ICP备05018219号  京公网安备110101002625号
地址:北京市东城区朝外东中街115号   联系电话:010-65514787  010-65535582  传真:010-65535572

转载:中央歌剧院探索“云演播”精品化

分类:
剧院动态
作者:
张梦丹
来源:
宣传中心
2021-03-61 10:55
浏览量:
评论:
【摘要】:
文章转载自:中国文化报2021年3月2日第四版无论因是主动选择,还是疫情倒逼,“云演播”都已成为演艺产业发展变革的重要方向。相较于线下演出,“云演播”的优势显而易见。“云演播”拓宽了艺术作品的传播渠道
 中央歌剧院探索“云演播”精品化
 
文章转载自:中国文化报
2021年3月2日 第四版
        无论因是主动选择,还是疫情倒逼,“云演播”都已成为演艺产业发展变革的重要方向。
        相较于线下演出,“云演播”的优势显而易见。“云演播”拓宽了艺术作品的传播渠道,扩大了演出的受众,而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和内循环,以及不断升级的数字技术,也为“云演播”的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和有力支撑。

        自去年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各院团、艺术机构顺势而为,进行了各种“云演播”探索。其中,中央歌剧院先发声、勇创新、系统性、精品化的做法,为“云演播”摸索出了一条大有可为的路径。

 
原创歌剧《秋分种麦正当时》
 
用艺术精品鼓舞士气
        “众志成城,共克时艰之时,艺术从不会缺席。但作为国家艺术院团的文艺工作者,应该用什么样的方式和作品来表现这样的情感,我确实思考了很久。”去年,疫情暴发后,文艺工作者纷纷行动,创作了数量庞大、形式不同的艺术作品在线上发布。面对战疫题材的艺术创作,特别是中央歌剧院线上作品的首次亮相,中央歌剧院院长、艺术总监刘云志斟酌再三。
        “爷爷说 ,水来土掩,兵来将挡,有什么可惊慌。奶奶说,需要谁谁上,人人不都有一副肩膀。爹刚强,娘刚强,儿女刚强。不,不需要赴汤蹈火,只要,只要你一个公民的担当……”偶然从朋友圈看到的一首诗,打动了刘云志。他马上联系了诗歌的作者费守疆。
        不到一天的时间,费守疆重新修改了诗歌;刘云志也找到了能够与诗歌意境相匹配的音乐作品——十几年前,由他演奏、作曲家印青创作的一段音乐;中央歌剧院艺术家康庄担任朗诵,完成了配乐诗朗诵《中国力量》的录制。高水准的演绎和制作,让作品得到网友的广泛转发和一致好评。甚至连康庄因重感冒而带有鼻音的音色,也让网友觉得“似乎是如泣如诉地吐露着内心复杂的情感”。
“国家大事当前,文艺工作者需要发声,但发声一定要谨慎,作品必须有质量、有高度、有代表性。  如果拿出的是粗制滥造的作品,不仅没有起到鼓舞士气的作用,反而贬低了文艺工作者的形象,这是得不偿失的。”在刘云志精品化的创作理念下,中央歌剧院陆续推出了音乐电视《在一起(TOGETHER)》《长江之歌》特别版等线上战疫作品。
        其中,音乐电视《在一起(TOGETHER)》,由中国经典民歌《茉莉花》和意大利作曲家普契尼歌剧《图兰朵》中的著名咏叹调《今夜无人入睡》重新编配而成。作品的录制得到了中国和意大利两国艺术家的积极响应。出于疫情防控的考虑,作品录音和拍摄都采取单独录制、统一合成的方式进行。先期收集起来的意大利方面的视频都是艺术家在家中或者阳台上用手机录制,而北京的拍摄则将中央歌剧院作为摄制场地,排练场、琴房、小剧场、屋顶花园都成了歌唱家们的“舞台”。这部两国艺术家用不同的语言表达共同战胜疫情迎接美好明天心愿的作品,迅速在世界各地广泛传播,据不完全统计,仅中国地区的点击量就逾500万次。
        《长江之歌》特别版则是在由作曲家王世光创作的家喻户晓的音乐基础上,重新填写第二段歌词,近60位艺术家共同录制完成。“当时,受疫情影响,大家不能集中录制。于是我们采取了最‘笨’却是最稳妥的录制方法——由中央歌剧院歌剧团的张晓元将录音笔送到演员居住的小区门口,大家把录音笔拿回家,在家里完成相应乐句的录制,然后再送回小区门口,由张晓元送到下一个人的小区……不在北京的同事就自己在家录制,再回传给我。我再将收集到的所有音频找音乐合作伙伴剪辑完成。”中央歌剧院合唱团团长高伟对那次特殊的创作记忆犹新。
        除了创作优秀的“云演播”艺术作品,在听闻疫情期间湖北省武汉市华中农业大学学子急需一些高品质线上文化艺术活动后,中央歌剧院又组织多位艺术家为他们单独开设了网络艺术课堂。深入浅出的讲解、丰富多彩的视频片段展示、轻松即兴的现场表演,让不少学子表示“等疫情过去后,要马上走进剧场看一场现场版的歌剧”。
创作首部线上室内微歌剧
        “我也有妻儿父母,他们也需要我的爱,可这身衣裳告诉我,同胞们的健康是我责任所在,待到春花绽放,再去弥补暂停的爱……”2020年4月10日,中央歌剧院推出的首部线上室内微歌剧《阳光灿烂》上线,不少看过该作品的网友感叹:“国家艺术院团出手不凡,连小视频都做得这么高级。”
        这是一次前所未有的创作,完全远程创作的方式充满着实验性。2020年2月的一天,中央歌剧院宣传中心工作人员刘静接到刘云志打来的电话:“我们有没有可能结合疫情创作一部微歌剧?”
“微歌剧”的概念瞬间点燃了刘静。“我们在电话里先基本确定了故事由医生、患者和病毒三个角色完成。出于疫情期间的考虑,我们感觉扮演医生和患者的演员要一家人才行——这样他们演唱的时候不戴口罩也不会有任何顾虑。这就非剧院的李爽、阮余群这对艺术家夫妻不可了。病毒这个角色我们不约而同地想到了李想,他的唱段可以单独录制,最后合成在一起。”挂上电话,刘静开始了剧本创作。剧本初稿完成后,刘云志参与完善了剧本并接手谱曲。
        在饰演患者的阮余群看来,《阳光灿烂》的创作不仅是高效的,更是对今后的创作都有着借鉴意义的。“刘院对我们非常了解,他能写出既适合我们的演唱声区又感动人心的音乐。在作曲的过程中,他总是第一时间将唱段发到我们手机上,让我们先试唱。如果我们有唱着感觉不舒服的地方,随时与他沟通。他非常尊重我们的意见,都会吸取、采纳、调整。在唱词方面,编剧刘静也同样与我们沟通修改。”大家在互帮互助的状态下,愉快又高效地完成了前期的创作。
        与以往的舞台呈现不同,放在“云端”的作品必须是一段视频。这段视频,既要符合视频创作特点,又得切合歌剧艺术的特征。对在这方面毫无经验的中央歌剧院来说,是摸着石头过河。
        视频设计张梦丹说,《阳光灿烂》视频制作的最大难点在于,不丢失舞台质感的同时保证镜头语言的准确和流畅。“要将二者比较顺畅地衔接在一起,各自发挥其特有的优势。在抒情段落选择记录式的观察视角,充分发挥舞台语言的优势。叙事时要融合更能够主动表达内涵的镜头语言。无论是舞台调度设计还是镜头画面设计,围绕的都是音乐和剧本里传达的情景和思路。把这些东西依次或交织展现给观众,就是我们制作团队的任务。”
        最终,在只有一台主力摄像机,没有多机位系统支持,没有滑轨、没有电子摇臂,没有现场导播监控的情况下,视频团队完成了拍摄和制作。这部具有实验探索意味的作品,不仅让中央歌剧院开拓出了全新的创作思路,也让不少网友第一次感受到歌剧的魅力。据不完全统计,《阳光灿烂》收获了200余万次的点击量。不少网友感叹:“创作水平高,演出水平也高,尤其是弦乐五重奏,作曲、编配和演奏均属上乘之作。总之,整个视频都是国家级的水平。”
 
 用艺术精品试水“云端”付费演出
        《阳光灿烂》的成功,让中央歌剧院艺术家对“云演播”的探索充满信心。2020年6月起,中央歌剧院用4个月的时间,完成了《命运·云端交响音乐会》《色彩斑斓的意大利歌剧云端音乐会》《声与乐·释深情——咏叹交响云端交响音乐会》等4场线上音乐会,及歌剧《图兰朵》的“云演播”录制。
        值得一提的是,歌剧《图兰朵》的录制采用了近年来中国歌剧舞台少有的制作模式——先录制音乐,再以录制好的音乐为背景单独录制视频画面。“这样做能最大化地保证音乐的完整性。因为在现场演出中,换景以及演员走位出现的噪音问题都可能成为‘云演播’中音乐上的遗憾。虽然后期录制画面时,会播放录制好的音乐,但演员也并不是‘对口型’,而是像真正演出一样表演和演唱。”中央歌剧院指挥袁丁说。
        所谓台上三分钟,台下十年功。观众看到是《图兰朵》两个小时的成品,艺术家们的录制工作却花了整整一周时间,而后期的制作更是本着精益求精的原则用了近3个月才完成。
        “在录制过程中,我们严格把控。我指挥,导演进行戏剧执导,视频导演在镜头前把控录制工作,她身边还有2名场记在镜头中‘挑错’,比如群众演员是否跳戏,士兵的衣甲是否整齐等。为了捕捉不同角度的人物形象,我们在一个场景反复录制多个角度的素材,可能一个短短3分钟的场景,就要花半个小时甚至更多的时间去补录,在这个过程中,演员的一个眼神、一个动作,我们都反复推敲,力争为观众呈现出高水准的歌剧制作。为了此次线上播出的字幕,我们还特意重新翻译了剧本,修改了一些原本有歧义的内容,更加简练。”袁丁说,音乐是时间的艺术,现场演出中往往会出现很多一带而过的情况,但是这些“一带而过”很有可能会成为“云演播”的致命伤,所以大家只能精益求精。
        这些以工匠精神打造的艺术作品录制完成后,中央歌剧院没有选择免费播放模式,而是与平台合作,大胆启用付费点播的模式。对于目前“云演播”“唯浏览量论”的做法,刘云志也有思考:“高雅艺术本身创作的投入很大,象征性地收费是对艺术工作者的尊重。高质量的“云演播”作品收费观看是一种趋势。不能单纯以浏览量和变相经济效益来衡量文化存在的意义。高端的,具有引领性、经典性的艺术作品,要真正起到引领风尚的作用。”
 
用“云演播”传递中国声音
        2021年1月30日,中央歌剧院原创歌剧《秋分种麦正当时》在北京天桥剧场首演。此次演出,中央歌剧院首次尝试线上演出和“云端”直播同步进行,仅新华社客户端、新华网、百度三家媒体平台总浏览量就超过100万次。从《阳光灿烂》时只有一台主力摄像机拍摄,到《秋分种麦正当时》的八机位高清直播,中央歌剧院不仅锻炼了队伍,更积累了各种“云演播”的实际操作经验。
        为了更好发挥“云演播”的传播优势,中央歌剧院艺术家又将眼光放到了国外。中央歌剧院积极与瑞士、英国、马耳他等国的使领馆、文化中心开展合作,以“云演播”精品传递中国声音。据中央歌剧院外事办主任朱文歆介绍,2月7日,歌剧《图兰朵》作为2021年度马耳他“欢乐春节”的“重头戏”在马耳他ONE TV电视台和地中海会议中心网站同步播出。地中海会议中心艺术总监托尼·卡萨·达里恩观看后激动地表示:“我曾在世界各地的剧院里看过20余个版本的《图兰朵》,中央歌剧院版本是我见过的最好的。”
        “作为新时代的文艺工作者,中央歌剧院将继续坚持以演出为中心环节,不断推出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艺术佳作;提高艺术生产能力,创新艺术创作方法,促进线上线下融合,以精品化的“云演播”作品,把握时代脉搏,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阐发中国精神。”刘云志说。
 

 

 
中央歌剧院《图兰朵》剧照
 
文章转载自:中国文化报
文:刘淼
摄影:卢旭 等
微信编辑:张梦丹

 

 

关键词: